近日,記者從中央氣象臺了解到,2020年黃土高原大部涵養水量較常年和2019年增加10毫米至30毫米,土壤保持量平均每公頃增加1噸至5噸。2000年以來,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率提高,水土保持功能提升。
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黃土高原大部降水量呈增加趨勢,平均每年增加3毫米至10毫米。受水土流失治理、封山育林和退耕還林(草)等工程積極影響,目前,黃土高原97.7%的區域植被覆蓋率呈上升趨勢。
植被覆蓋率提高使黃土高原76.2%的區域涵養水量增加,其中,陜西中北部、山西中北部等地平均每年涵養水量增加2毫米以上;黃土高原95%的區域土壤保持量呈增加趨勢,陜西北部、山西大部、甘肅東部等地土壤保持量平均每年每公頃增加1噸以上。
據了解,在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綜合治理工作中,氣象部門充分發揮獨特科技優勢,積極融入防災減災、生態修復等方面:國家氣象中心充分利用地面氣象觀測和衛星遙感資料,對黃土高原等重點區域開展精細化動態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評估業務服務;山西省氣象局加強森林火情、土壤墑情、植被長勢等遙感監測服務,實施 “兩山七河一流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工程;陜西省氣象局建立黃土高原防風固沙模型、水土涵養模型,建立重點實驗室提高秦嶺和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氣象保障能力。
(作者:葉奕宏 武雅麗 唐宇琨 陳虎英 責任編輯:張林)